近日,在鹽池縣王樂井鄉王吾岔村科普惠民站,該村村民點擊著鄉村e站觸摸屏,科學熱點、科普報刊、養殖技術、脫貧攻堅……一系列趣味信息近距離呈現在村民面前。學習實用技術、接受專家遠程視頻培訓、銷售自產農產品……這些看似互不著邊的事,卻在一個小小的科普e站里都可以實現。
該縣馮記溝村灘羊養殖協會的灘羊肉在科普e站上宣傳,并在微商城上架,通過互聯網手段將羊肉銷往全國各地。公眾還可通過科普e站及微商城直接下單購買,此舉開拓了灘羊銷售新模式,為農民增收,帶領農民脫貧致富,用科技助力精準扶貧??破誩站具有遠程部署、統一管理、定向發布、立體化呈現等特點,融合了電子閱覽屏、手機客戶端等多種形式,致力于打造“互聯網+科普”新模式。市科協率先以青銅峽市為試點,以“AI+科普”的方式推動科普工作理念和服務模式的智能化。在青銅峽市新建35個科普e站,分別設立在4個學校、3個社區、12個鄉村以及16個行政服務中心,為公眾提供最前沿的科普“大餐”,盡享新時代的智慧生活。
市科協負責人施志林說,目前市科協已在吳忠市建成50余個科普e站,把先進的生產技術、生活知識、消防知識、防詐騙常識,以及服務信息等通過科普e站傳遞到基層,惠及大眾。尤其對于科普資源匱乏的邊遠農村貧困地區,科普e站發揮信息在指導農業生產、提升農民科學素質及農產品流通等都具有重要作用。同時,促使科普傳播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,也為加強“百城千校萬村行動”項目績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。(記者 丁寶萍)